欢迎光临临朐县天源活性炭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0536-3344818 3343456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公司动态

活性炭在电厂原水净化中的应用详解

作者:天源活性炭 时间:2025-09-13 09:54:14 点击:8 次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介质,无论是锅炉补水、冷却系统用水还是循环水,都对水质有着极高的要求。电厂原水(如地表水、地下水、水库水等)往往含有悬浮物、有机物、胶体颗粒、余氯、重金属离子及异味物质等杂质,若不经过有效净化直接使用,会导致锅炉结垢、腐蚀设备、影响热交换效率,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活性炭凭借其优异的吸附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成为电厂原水净化系统中的关键处理单元,在提升水质、保障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电厂原水的水质特点及净化需求
电厂原水的来源不同,水质特点存在显著差异,但核心净化需求均围绕 “去除有害杂质,满足后续水处理工艺进水要求” 展开,具体水质特点及危害如下:
  1. 有机物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代谢产物等)不仅会增加后续离子交换树脂的污染风险(导致树脂吸附容量下降、再生频率增加),还会在消毒过程中与氯反应生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致癌性消毒副产物,威胁水质安全;同时,部分有机物会附着在锅炉受热面形成有机垢,降低热传导效率。

  1. 悬浮物与胶体颗粒:原水中的泥沙、黏土颗粒、藻类残骸等悬浮物,以及带负电的胶体颗粒(如硅酸胶体、铁锰胶体),若不去除会堵塞后续过滤设备(如精密过滤器、反渗透膜),导致膜元件污堵、使用寿命缩短,同时增加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压力。

  1. 余氯与异味:若原水采用氯消毒(如自来水作为原水时),残留的余氯会氧化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基团,破坏其结构,导致膜通量下降、树脂交换能力丧失;此外,原水中的藻类、微生物代谢或工业污染物会产生异味(如土腥味、霉味),影响水质感官指标,若进入循环水系统还可能滋生微生物黏泥。

  1. 重金属离子:部分地下水或受工业污染的地表水可能含有汞、铅、镉、砷等重金属离子,这些离子会在锅炉内富集,导致金属材料发生晶间腐蚀,降低设备强度,甚至引发锅炉爆管等严重安全事故。

基于上述水质问题,电厂原水净化的核心需求是:去除水中有机物、悬浮物、胶体、余氯、异味及部分重金属,将水质提升至后续工艺(如反渗透、离子交换)的进水标准,为锅炉补给水、循环水等提供合格水源。
二、活性炭在电厂原水净化中的作用原理
活性炭在电厂原水净化中主要依靠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双重作用去除杂质,其核心原理与垃圾焚烧尾气处理中的吸附机制相通,但针对水中污染物的特性,作用重点有所不同:
  1. 物理吸附:去除有机物、异味与部分悬浮物

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微孔、中孔、大孔)使其拥有巨大的比表面积(通常为 800-1500m²/g),水中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异味分子(如藻类代谢产生的土臭素)会因范德华力被捕获在活性炭的孔隙内,实现与水的分离。同时,活性炭颗粒表面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吸附部分细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辅助后续过滤工艺降低水体浊度。
  1. 化学吸附:去除余氯与重金属离子

  • 除余氯:活性炭中的碳元素可与水中的余氯(Cl₂、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害的氯离子(Cl⁻)和二氧化碳(CO₂),反应式为:C + 2Cl₂ + 2H₂O = CO₂ + 4HCl,从而彻底消除余氯对后续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的氧化破坏。

  • 除重金属:部分活性炭(如载硫活性炭、负载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改性活性炭)可通过表面的功能基团(如羟基、羧基、硫基)与重金属离子(如 Hg²⁺、Pb²⁺、Cd²⁺)发生化学配位反应或离子交换,形成稳定的螯合物或沉淀物,将重金属离子固定在活性炭表面,实现高效去除。例如,载硫活性炭可与 Hg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硫化汞(HgS),吸附效率可达 99% 以上。

  1. 协同作用:改善后续工艺处理效果

活性炭吸附去除有机物后,可减少后续反渗透膜的有机污堵,延长膜的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同时,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也能减少离子交换树脂的 “有机污染”,提高树脂对硬度离子(Ca²⁺、Mg²⁺)的交换容量,降低再生药剂消耗。
三、活性炭在电厂原水净化中的应用工艺
电厂原水净化系统通常采用 “预处理 + 深度处理” 的组合工艺,活性炭单元一般位于预处理阶段的中后端,与混凝、沉淀、过滤等工艺协同运行,具体应用流程如下:
  1. 前置预处理:降低活性炭负荷

原水首先进入混凝池,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形成较大的絮体;随后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将大部分絮体去除,此时水体浊度可从几十 NTU 降至 5NTU 以下。这一环节可减少后续活性炭的吸附负荷,避免悬浮物堵塞活性炭孔隙,延长其使用寿命。
  1. 活性炭吸附单元:核心净化环节

经过沉淀处理的原水进入活性炭过滤器(分为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三种类型,电厂中以固定床过滤器最为常用)。固定床过滤器内填充颗粒状活性炭(GAC,粒径通常为 0.8-2.0mm),水流自上而下通过活性炭层,在滤速为 8-15m/h、接触时间为 15-30 分钟的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异味及部分重金属被高效吸附。
为保证吸附效果,活性炭过滤器需定期进行 “反洗”:通过反向进水(从过滤器底部进水,顶部排水)和压缩空气擦洗,将活性炭孔隙内截留的悬浮物、胶体颗粒冲洗排出,恢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一般当活性炭吸附达到饱和(通过出水有机物浓度、余氯含量监测判断)后,需更换新的活性炭,更换周期通常为 1-3 年,具体取决于原水水质和运行负荷。
  1. 后续深度处理:衔接达标水质

经过活性炭净化后的原水,浊度可降至 1NTU 以下,余氯含量≤0.05mg/L,有机物(以 CODₘ表示)可降至 3mg/L 以下,满足后续深度处理工艺的进水要求:
  • 若用于锅炉补给水,原水需进入反渗透系统,去除水中的盐类离子(如 Na⁺、Cl⁻、SO₄²⁻),再经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深度除盐,最终获得电导率≤0.2μS/cm 的超纯水;

  • 若用于循环冷却水,活性炭净化后的水可直接进入冷却塔,通过加药(如缓蚀剂、阻垢剂)处理后循环使用。

四、电厂原水净化用活性炭的选型要点
活性炭的性能直接影响原水净化效果和运行成本,电厂在选型时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确保活性炭适配原水水质和工艺需求:
  1. 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

  • 处理以小分子有机物(如三氯甲烷)、余氯为主的原水时,应选择微孔发达(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 70% 以上)、比表面积较大(1000-1500m²/g)的活性炭,如椰壳活性炭(微孔丰富,吸附效率高);

  • 处理以大分子有机物(如腐殖酸)、胶体颗粒为主的原水时,应选择中孔比例较高(中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 30%-50%)的活性炭,如煤质柱状活性炭(中孔发达,不易堵塞,适合长期运行)。

  1. 碘值与亚甲蓝吸附值

  • 碘值:反映活性炭对小分子物质(如余氯、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能力,电厂原水净化用活性炭的碘值通常要求≥800mg/g(煤质炭)或≥1000mg/g(椰壳炭),碘值越高,除余氯、小分子有机物的效率越高;

  • 亚甲蓝吸附值:反映活性炭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腐殖酸)的吸附能力,一般要求≥100mg/g,亚甲蓝吸附值越高,去除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的效果越好。

  1. 强度与粒径

  • 强度:活性炭在过滤器中需承受水流冲击和反洗摩擦,强度不足易破碎产生粉末,导致出水浊度升高、堵塞后续设备。电厂用活性炭的强度应≥90%(煤质炭)或≥95%(椰壳炭);

  • 粒径:粒径过小会增加水流阻力,导致过滤器压差升高;粒径过大则会减少活性炭与水的接触面积,降低吸附效率。通常选择 0.8-2.0mm 的颗粒状活性炭,兼顾吸附效率和水流阻力。

  1. pH 值与灰分

  • pH 值:普通活性炭的 pH 值为 6-8(中性),若原水 pH 值偏低(酸性),可选择碱性活性炭(pH 值 8-10),避免活性炭溶解出酸性物质影响后续工艺;

  • 灰分:灰分过高的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易溶出杂质(如铁、硅),导致出水水质恶化,电厂用活性炭的灰分应≤10%(煤质炭)或≤5%(椰壳炭)。

五、活性炭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电厂原水净化的实际运行中,活性炭单元可能面临吸附饱和快、反洗效果差、出水水质波动等问题,需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
  1. 吸附饱和周期短,更换成本高

  • 问题原因:原水有机物浓度高(如雨季地表水腐殖酸含量增加)、运行滤速过快(超过 15m/h)、活性炭选型不当(如微孔不足,无法吸附小分子有机物);

  • 解决策略:① 前置增加 “臭氧氧化” 单元,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率;② 优化运行参数,将滤速控制在 8-12m/h,延长水与活性炭的接触时间;③ 采用 “活性炭再生技术”(如热再生:在 800-900℃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活性炭孔隙内的有机物燃烧分解,恢复吸附性能),再生后的活性炭吸附效率可达新炭的 80% 以上,大幅降低更换成本。

  1. 活性炭过滤器压差升高,反洗效果差

  • 问题原因:前置沉淀效果差,悬浮物进入活性炭过滤器堵塞孔隙;反洗强度不足(反洗流速<15m/h)或反洗时间过短(<10 分钟);

  • 解决策略:① 优化混凝剂投加量,确保沉淀池出水浊度≤5NTU;② 提高反洗强度至 15-20m/h,延长反洗时间至 15-20 分钟,同时配合压缩空气擦洗(气压 0.2-0.3MPa),彻底清除活性炭表面的悬浮物;③ 若活性炭已严重板结,需部分更换活性炭,避免过滤器失效。

  1. 出水余氯超标,影响后续膜设备

  • 问题原因:活性炭吸附饱和(未及时更换或再生)、原水余氯浓度突然升高(如自来水厂加氯量增加)、水流短路(活性炭过滤器内出现死区,水未与活性炭充分接触);

  • 解决策略:① 实时监测出水余氯含量,当余氯>0.05mg/L 时,及时再生或更换活性炭;② 在活性炭过滤器进水端增设余氯在线监测仪,若余氯浓度超标,自动启动旁通系统,避免不合格水进入后续工艺;③ 检查活性炭过滤器内部结构,修复滤板、滤帽破损处,防止水流短路。

六、总结与展望
活性炭作为电厂原水净化的核心材料,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异味及部分重金属,为后续深度处理工艺提供合格进水,是保障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水处理成本的关键环节。当前,电厂原水净化用活性炭已从 “单一吸附” 向 “功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 方向发展:
未来,一方面需进一步研发改性活性炭材料(如负载纳米 TiO₂的光催化活性炭,可同步实现吸附与降解有机物,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应推广活性炭再生技术(如微波再生、化学再生)的工业化应用,减少固废产生,降低运行成本;同时,结合智能化监测系统(如在线吸附容量监测、反洗自动控制),实现活性炭单元的精准运行,推动电厂水处理系统向 “绿色、高效、智能” 转型,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0536-334481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0536-3344818 3343456

二维码
线